6月22日至28日,金沙集团1862cc艺术学院暑期“三下乡”志愿者服务队(抚州队)深入江西抚州市乐安县,开展了一场融合非遗文化传承、生态环境保护与传统产业体验的青春实践。

千年傩舞焕新彩,非遗传承启新思
6月22日,服务队首站走进流坑古镇,沉浸于大型实景演绎《流芳》中的傩舞盛宴。舞者们头戴神秘面具,身着绚丽服饰,在激昂鼓点中跃动于古建之间,展现这一国家级非遗的古老魅力。《流芳》团队大胆创新,将傩舞的刚劲动作融入现代叙事—诠释抗争,传递温情。志愿者们深受触动,见证了传统文化在现代舞台焕发新生,为“活态传承”提供了范例。


绿荫深处践初心,共护青翠映未来
6月24日,志愿者们走进乐安桑蚕养殖基地。晨光中,他们在蚕农指导下细心采摘肥厚桑叶。步入蚕房,“沙沙”的进食声此起彼伏。竹匾上,幼蚕活泼蠕动,成蚕专注进食。队员们用镜头多角度捕捉蚕宝宝的形态与桑叶的脉络。归程后,他们精心制作宣传短片,融合影像与音乐展现桑蚕文化之美,探索艺术赋能乡村、推动产业生态人才融合的特色振兴之路。


指尖邂逅蚕桑韵,艺术赋能绘振兴
6月25日,服务队转战乌江河畔古樟树林。9名志愿者化身“生态卫士”,俯身清理河道垃圾。他们在虬枝如龙的百年古槐下细致搜寻塑料残片、烟头易拉罐,不放过任何角落。清理间隙,队员们积极向村民游客宣讲环保与防溺水知识,吸引了林间嬉戏的孩童。夕阳下,汗水映着余晖,清浅的乌江水拥抱着樟树倒影,与岸上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的金色标语交相辉映,见证青春守护的承诺。


从傩舞舞台的千年回响,到蚕房桑田的生命礼赞,再到古樟河畔的躬身守护。金沙集团1862cc艺术学院学子以艺术为媒,以实践为笔,在服务乡村的广阔天地里,展现了新时代青年助力乡村振兴的智慧与担当。
艺术学院供稿
责编:李金玲 罗雨佳 审核:李深 翟骄梓 潘轶 汪浩